【本報訊】大灣區集思匯(澳門站)昨日在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總辦事處演講廳舉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通過「大灣區集思匯」系列活動,深入走訪大灣區城市,實地調研企業升級轉型的核心需求與痛點,精準對接技術研發與解決方案,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支持業界把握新機遇,將服務與機遇送上門,推動大灣區產業資源互聯互通,促進城市間合作與經驗共享。通過融合香港的國際化視野、先進技術與內地產業基礎及市場潛力,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活動昨上午10時半舉行,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主席楊俊文、理事長關治平、副理事長曾澤瑤,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高級經理謝偉明,經濟及科技發展局 代處長勞永康、胡振倫,招商投資促進局代經理何啟文等出席。
關治平致辭時表示,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第三屆理事長單位,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其他聯盟的成員一直保持緊密合作,並透過不同方式,共同推動大灣區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本次活動既是深化港澳協作的紐帶,更是緊扣澳門特區政府2025年施政報告的實踐行動,期望透過賦能升級、創新協作,助力業界把握發展機遇。
她稱,期望通過本次集思匯搭建互動平台,讓生產力機構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企業等相互交流,推動雙向溝通與資源分享。更希望能夠深入了解澳門企業的需求,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與此同時,希望能借鑒香港的實踐經驗,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集思匯智,為澳門中小企業升級轉型之路建言獻策。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指出:澳門站為集思匯第十四站,下周將離開粵港澳,前往杭州舉行。希望透過本站,促進加強大灣區各方的合作。加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澳門考察時,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4點希望。冀各界主動求變、應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港澳內聯外通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開發展新天地。另外,透過活動希望展現出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近期合作的成果,提供務實、落地的服務。
澳門生產力中心對外合作及拓展部高級經理梁倩文提到,雙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的發起單位,通過聯盟聯絡機制,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雙方合作撰寫GMP工具書(「澳門《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技術指南及相關製藥標準操作規程範本」),幫助澳門藥企建立符合規範的廠房,助力澳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該書預計在下月前發布。過去雙方亦在助力澳門餐飲業設備智能化、助力本澳企業提升網絡安全管理能力上都有合作,通過技術導入、跨域合作、人才培育及政策支持,全方位協助澳門企業應對數字化轉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