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提議在澳門建立抗戰先烈紀念碑,更好銘記澳門抗戰歷史,緬懷抗戰犧牲的澳門英烈。日前,澳門長城書畫家協會負責人參觀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提出上述建議,並獲該會負責人認同。值此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該提議對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弘揚愛國愛澳精神具有重要時代意義,希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
籲成立研究中心講好澳門抗戰故事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央及特區政府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特區政府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將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組織貫穿全年的系列紀念活動,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林廣志指出:此舉充分體現政府的歷史責任和擔當意識,有利於凝聚澳門人的國家民族意識,強化市民對歷史的銘記以及對和平的珍視;另一方面,也向世界展示澳門在國家救亡圖存的重要歷史時刻所展現的責任擔當與重要貢獻。鼓勵民眾廣泛參與紀念活動,有利於讓社會重新認識在澳門發生的真實抗戰史,弘揚澳門人的抗戰精神。
他說,十分認同特區政府將梳理及規劃全澳愛國主義元素,形成紅色旅遊、研學路線,及編製中小學補充教學課件,此舉對教育青少年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鼓舞澳門青年肩負時代使命具有非凡意義。他提到,抗戰時期,澳門雖未遭受戰火蹂躪,但澳門同胞熱情高漲,積極參與祖國抗戰,是愛國愛澳精神的重要源頭和集中體現,值得傳承和弘揚。藉此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為喚起社會民眾對澳門抗戰史的廣泛認識,林廣志提出系列建議,包括在澳門建立抗戰先烈紀念碑,紀念、緬懷澳門抗戰愛國人士;成立澳門抗戰史研究中心,加大力度講好「澳門抗戰故事」,傳播澳門在抗戰中的獨特作用和貢獻。
多方救亡工作澳民眾作出貢獻犧牲
林廣志指出: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澳門不分黨派、不分民族,全民投入到抗日戰爭中,無論是捐金獻物、救濟難民,抑或救治傷員、奔赴前線,都有澳門人的身影。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柯麟,組織醫護訓練班培訓大批醫護奔赴前線參與救助工作;組織營救文化界知名人士從香港經澳門轉移到內地,同時也暗中從事各種救亡組織工作;土生葡人白樂嘉參與了有關抗日情報工作等。據初步統計,在抗日戰爭中,有多位澳門勇士在內地和澳門壯烈犧牲,包括岐關車路公司辦事員廖錦濤組織帶領澳門四界救災會回國服務團赴廣東前線,被國民黨頑固派逼害致死;青年空軍飛行員林耀抗戰期間多次英勇出擊,壯烈殉國;崇實中學校長梁彥明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在學校附近龍嵩街遭日本特務暗殺……
他強調,澳門民眾在救亡圖存之際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在孤島中支援抗戰、誓死捍衛和平的事跡和精神值得後世銘記,更為當代青年提供鮮活的愛國教材。澳門各界人士在抗戰中全力參與及支持內地抗戰,是澳門同胞國家民族意識的集中爆發和高度凝聚,對今天愛國愛澳精神的教育和傳承仍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故此,林廣志冀進一步從祖國抗戰史、世界反法西斯史視角開展對澳門抗戰史的研究,加強民間澳門抗戰史的宣傳,尤其要研究烈士生平,緬懷烈士事跡。
藉紀念碑樹精神坐標銘刻民族記憶
為此,林廣志建議在澳門選址建立「澳門抗戰先烈紀念碑」,以具象場館供後代永久紀念為抗日戰爭犧牲的澳門先烈。參考香港烏蛟藤抗日英烈紀念碑在政府撥款支持下重建,後獲國務院列入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產名錄。該紀念碑凝聚了當年東江縱隊乃至全香港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貢獻,是香港同胞齊心抗戰的歷史見證,具有深刻的教育及啟迪意義。他認為,澳門有必要、也有條件建立紀念碑,並藉豎立紀念碑形成精神坐標,以具象載體緬懷所有為民族、為國家、為世界抗日和反法西斯而犧牲的澳門先烈,銘刻民族記憶,強化澳門與祖國內地密不可分的歷史邏輯和歷史敘事。
他又建議,與國家級抗戰史研究機構合作,成立澳門抗戰史研究中心,將澳門抗戰史納入國家抗戰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史框架進行深入研究,加強對澳門烈士生平事跡和犧牲經過的研究,以告慰先烈英靈和激勵後人。整理及研究相關史料史實,加大在學術界及民間宣傳澳門抗戰的獨特作用和貢獻。
出席的長城書畫家協會負責人咸表讚同,認為有關提議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對先烈的緬懷,更是對愛國愛澳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期待有關提議得到政府和社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