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籲全面評估世遺防雷設施

2025-07-06

【本報訊】近年來,澳門在防災減災方面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水晶魚」預警系統、擋潮閘及泵站建設等,但防雷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立法議員施家倫表示,鑑於澳門雷電頻發及歷史建築的脆弱性,建議當局全面評估本澳世界遺產歷史建築的防雷設施,統一規劃、檢查和維護防雷系統,並升級設備,確保建築及居民安全。此外,澳門現行《樓宇及場地防火安全的法律制度》雖然已規範避雷設施的設置,但對設施更新、定期檢測及維護的規定尚不完善,建議當局參考內地做法,制訂更嚴格的防雷設施更新與維護標準,以及引入先進的防雷系統,以提升城市整體防雷能力。



施家倫表示,當局雖然近日已完成大三巴牌坊安裝防雷裝置,惟澳門作為雷電多發地區,近年來頻受雷暴天氣影響,特別是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建築的保護構成挑戰。


他指出:目前本澳在避雷的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僅以《1976年至1993年公布的若干法律及法令的適應化及整合》第三十九條規定特定樓宇、場地設施避雷設備和避雷針,條文已超過30年沒有更新。另《樓宇及場地防火安全的法律制度》亦僅規定「強制安裝避雷器」作為預防措施,對於定期檢測防雷設備、技術更新等,均未有進一步規範。避雷設施方面,部分建築物頂部基本只採用普通避雷針進行防護,缺乏避雷帶等其他手段,直擊雷防護範圍不足。部分民生區建築存在架空電力纜線亂接的情況,線路暴露於外部環境,均帶來安全隱患。


制訂更嚴格防雷標準


施家倫提到,回顧過去本澳曾發生機場儀表著陸系統雷擊、澳門東望洋燈塔雷擊事故,近年香港、內地都曾出現雷擊事故,相關問題值得重視。參考內地《防雷減災管理辦法》,涵蓋防雷監測、預警、工程設計、施工、檢測、產品管理及災害調查等多方面的工作規定,澳門可借鑑相關經驗,完善本地防雷減災政策,提升城市抗災能力,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他期望當局全面評估本澳世界遺產歷史建築的防雷設施,以及為本澳建築制訂更嚴格的防雷設施更新與維護標準,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珍貴的世遺建築。


20250706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